劉江宇和他的編劇工廠 中國電影好萊塢工業化之路的踐行者
2012年賀歲檔,喜劇片《泰囧》將國產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由之前的7.2億提高到了12.7億,成為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大關的國產片,這在后來也被很多人視為華語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幾乎與此同時,華語電影編劇劉江宇來到了美國好萊塢探訪,通過此番行程,他結識了不少好萊塢的編劇導演,這其中包括曾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
(劉江宇與讓-雅克·阿諾導演)
通過與這些好萊塢編劇的對話,劉江宇認識到,對于好萊塢電影體系而言,編劇這個職業更多像是一個聚合體,而非一個工種。編劇去創作一部影片的時候,一定會有與題材或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介入,去指導和規范劇本中的內容,而當劇本初稿完成之后,又會有審劇委員會、劇本醫生等其他環節和流程的專業人士介入,直到一個劇本被打磨完善,才可以投入下一個環節的流程中。這次好萊塢之行讓劉江宇感觸頗深,他認識到很多國內同行所經常提及的“好萊塢工業化流程”,往往都停留于字面理解,真正要在國內實踐起來,恐怕沒幾個人能做到。但憑借敏銳的嗅覺和多年來的從業經驗,劉江宇在從美國回程的飛機上,就已經開始構思回國后如何去做一個真正符合工業化流程的編劇團隊了。
“編劇工廠”的誕生:夢想很美好也很殘酷
我首先想到的一個名字就是“編劇工廠”,劉江宇坦言自己一開始的規劃很宏偉,就是要做成中國電影行業中最大最成熟的電影工業化編劇團隊,因為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日益火爆,業內外資本的投資熱情空前高漲,但國內電影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卻還是良莠不齊,導致這些年來出現許多粗制濫造的電影作品,雖然有的獲取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由于口碑糟糕,很大程度上透支了觀眾的信任。然而,劉江宇雖然看到了行業亂象,也想好了如何去打造最專業化的編劇團隊,但在尋找編劇、組建團隊及擴張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
(劉江宇在拍攝片場)
首先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當自己的編劇工業化流程在穩步發展的時候,行業內其他環節卻遠遠沒有走上這條路。無論是好萊塢還是國內,一部電影的誕生,必須要經歷從“劇本開發”到“籌備拍攝”再到“后期制作”及最后“宣傳發行”這四個階段和環節。但國內大部分制片人與好萊塢同行之間的差距就在于,他們往往缺乏在拍攝片場及宣傳發行等一線工作的經驗,更不要說是前期開發及后期制作環節了。所以當劉江宇和他的編劇工廠帶著自己的理念去和業內很多大的制片公司及制片人談的時候,往往是大家聊得很嗨,但卻很難在最后達成真正有效的合作,屢次嘗試都失敗后,劉江宇一度擱置了“編劇工廠”的籌劃,甚至自己也準備去籌備其他影視作品。
好萊塢工業化流程:需要學習也需要改進
“編劇工廠”的前期經歷讓劉江宇看到了中美兩個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在電影制作方面的巨大差距,雖然經歷打擊,但也讓他受益不少。在他看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將來一定會向著好萊塢式工會化流程邁進,因為好萊塢嚴謹規范的制度化束約,很好地滿足了大部分從業人員的待遇,同時也保障了每一個身在工會制度中的從業人員的工作權利。
(劉江宇在片場與工作人員討論)
但劉江宇同時覺得,好萊塢式工會工作制度的激勵方法,雖然保證了大部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但同時也在某些時候降低了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有些人甚至通過空子占到了制度帶來的不少便宜。所以,在中國電影行業中推行好萊塢的這一套工業化流程體系,我們不僅僅要努力的去完善自己的短板,加速在技術、審美、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學習和進步,也需要不斷的結合國內大部分從業人員的情況,去合理的改善和增進我們的工業化體系,好萊塢的工業化流程經驗需要我們去學習,但同時也需要去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作出調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起屬于自己的一套工業流程和制作體系,劉江宇說道。
展望未來:遲早超越好萊塢,因為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電影觀眾
早年的劉江宇,因為熱愛電影來到北京,也因機緣巧合拍過幾部小成本制作的電影。其中有作品還曾在國外一些電影節上獲得過大獎,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些電影都沒有機會在國內公映過,所以后來干脆專心做編劇,也一度有編劇作品拿到過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新影人基金歐洲大師班的獎勵。但即使經歷這么多年的種種磨礪,劉江宇還是保持了一顆虔誠的影迷之心,他坦言自己每周都會去電影院看至少一部國產片,而每年僅僅消費在電影票上的錢,就超過兩萬塊,因為他不但自己看,還會請身邊的朋友及同事一起去看。
當被問及如果不考慮預算,自己最想拍一部什么電影時,劉江宇毫不猶豫的說出了《山海經》,似乎這個想法在他腦海中蘊藏了好多年,甚至劇本大綱早都已經在他意識里成型了。他表示《山海經》里有取之不盡的魂寶,如果有一天,當一切條件成熟,這片子有機會能拍出來,那超越現如今的好萊塢頂級大片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甚至如果《山海經》里的內容被合理細致的逐步開發出來,那趕超“漫威宇宙”也不是不可能。“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內容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而我們又有全世界最好、最包容的電影觀眾,為什么我們不能超越好萊塢呢?這不是一個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超越的問題!”談及中國電影及市場會否超越好萊塢及北美市場時,劉江宇肯定的說道。
劉江宇和他的團隊還在繼續著手完善著他們的“編劇工廠”及其工業化流程和體系,這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無論任何時候都需要有人去嘗試、去實踐、去花心思、花時間、花精力、花金錢做。值得欣慰的是,也總有人愿意這樣堅持下去,僅僅是因為他們熱愛電影。古往今來,建立一種機制或秩序都需要勇氣,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而在很多電影人眼里,可能有夢想就足夠了,這也許就是電影的原始魅力。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