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五部必看的諜戰劇,吳秀波太出彩了
《黎明之前》很火,甚至被有評價比《潛伏》更好看,并不是偶然。因為不論從開頭、劇情發展、情感刻畫到鏡頭的運用,《黎明之前》不同于一般的諜戰劇,而是風格突出,有新意在其中。一般諜戰劇中,人物關系層層剝離,臥底通常都是先隱藏,最后一刻才被識破,而《黎明之前》在一開篇就亮出老底,臥底——軍情八局總務處處長劉新杰在開頭便遭到懷疑。通常諜戰劇都用正常順序刻畫“主人公如何完成任務,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遇到的危險”,而《黎明之前》則講述,諜報人員怎樣在危局下保護自己和同志,而并不是每個優秀的間諜都能全身而退,劉新杰的幸存,是靠了下屬、同志、愛人,甚至是上級“水手”。

《暗算》雖說是主旋律劇,但充滿商業作品所擁有的全部元素。與國內反特片相比,內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在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使它有著完全與眾不同的風格魅力。《暗算》是中國第一部直接描述反間諜部門的核心機關“701”工作的電視劇。情節撲朔迷離,扣人心弦,懸疑設置精巧,劇情發展出人意料,在解除危機的同時又把形勢帶入另一個困境,觀眾幾乎無法預料下一個情節會如何發展,不看到結尾,是無法預知謎底的。

《懸崖》制作水準超過以往所有的諜戰片,無論燈光、舞美、服裝、道具、音樂等均為上乘。特別是音樂與服裝,音樂好聽,服裝時尚,各種裘皮大衣時尚真款。這種以拍電影的技術手段拍電視劇,此前雖已成為潮流,但大多是國外的電視劇所為。從這個意義上說,《懸崖》制作水準與電影相近,為國產電視劇開了好頭。

《偽裝者》劇中的明家四姐弟,都當得起“偽裝者”的名頭,每個人都具備兩種及以上的身份與面孔。整部劇最有趣的,就是四人之間親情與身份的博弈。他們無法斷定對方撕去的這一層面具是不是最后一層,他們也無法斷定在撕去面具后他們還能夠站在同一個立場,可是偏偏,他們是最親的親人,他們相依為命,深愛著彼此,體現了人性在家國與親情之間抉擇的兩難,充滿了悲劇性,充滿了不可為而為之的無奈。幾年前,一直說著偶像融合抗戰,拍來拍去也無非是放個偶像演員來演共產黨,整個氣場都和劇集格格不入,換幾套衣服就叫時尚,弄個前衛點的發型就叫fashion,但究其根本,偶像還是偶像,抗戰還是抗戰,觀眾既不會因為偶像去熱血抗戰,也不會因為抗戰而癡迷偶像。但是,《偽裝者》卻做到了,什么是偶像抗戰劇,這就是,最終,都是靠演技說話,或者說最終都是靠誠意說話。

從年代上看,《無悔追蹤》幾乎在熒屏上重演了1949-1988年當中,中國的每一步重大歷史進程,史建全用他筆力,將一座動蕩的北京城刻畫得可觀可感;從人物上看,《無悔追蹤》貢獻了一幅鮮活生動的老北京群像,借著一個個見血見肉的劇中人,描摹出了人生百態;從臺詞上看,劇中重要人物在十個之上,每個人有著每個人的言語風格臺詞特點。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